挂证书每年收取一定的收益,注销后仍可能被处分。挂靠赚钱,有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违反社会行业规定必定受到严厉惩。
(1)挂证书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2)挂证书现象严重影响执业道德。
(3)挂证书现象严重影响对企事业单位技术服务标准与服务意思。
(4)挂证书现象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需要甲乙双方共同努力,严格把关,消防无小事,不要偷奸取巧酿成大错)
“挂证”是如何被查出来的?
方法1、利用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和相关信用信息平台数据进行比对。
该方法通过“四库一平台”,即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省市建设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平台,通过内部信息数据比对,主要查处的是“一人多单位注册的‘挂证’”。
一人多单位注册,无论是一人多证多单位注册,还是一人一证多单位注册,都将被发现查处。有人说,我在两个省份不同单位注册,这种情况省监督管理平台是查不到的,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管平台是可以查出的。
方法2、结合参保缴费、人事档案等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比对排查,重点排查参保缴费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情况。
该方法将社保信息与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人员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社保信息确定人员工作单位,注册信息确定证书注册单位,两者一致,确定为人证合一;两者不一致,确定为人证分离,将被认定为“挂证”。
方法3主要查处的是人证分离的挂证书现象。
对到岗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是在“人证合一”的情况,通过到岗履职情况进行查处,查处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1)通过检查指纹、人脸识别等考勤信息,主管部门了解执业人员到岗履职情况;
2)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直接到达项目现场,了解执业人员是否在岗,向相关人员询问项目信息,若不知晓,可判定为“挂证”。
挂靠赚钱,或担刑责!抱着“挂证”挣钱目的报考资格考试的人不在少数,随着近两年相关部门针对“挂证”的专项整治,精准度会越来越高。现在就算挂证书也得建立劳动关系,有社保缴费记录,如果本身有工作缴了社保的很容易被查出来。
更要注意“挂证”的风险问题。一旦被查出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项目出了安全事故,轻则被吊销证书,终身不予注册;重则将追究刑事责任。
2002年底,杨某某调入赵寨子镇政府,任经管站会计。2014年,杨某某考取了二级注册建造师资格证。拿了证,如何挂靠到企业呢?她在网上反复搜索、咨询,终于通过一家中介网站将自己的证件挂靠到了青岛某路桥公司,双方约定每年给杨某某8000元报酬。
2019年1月,杨某某注销了自己的二级建造师资格证,悬着的心也随即放了下来,侥幸心理占了上风,她想:证件都注销了,挂证书获取酬的“秘密”恐怕再也不会被人发现。
2019年5月,高唐县审计局在审计中发现了杨某某兼职取酬的线索,随即向赵寨子镇反映了该情况。镇纪委顺藤摸瓜,杨某某长期挂证书获取酬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
2019年11月,赵寨子镇党委给予杨某某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所得3.2万元予以没收。
2014年底,昌图县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了办理房地产开发资质,借用了公司以外的王某等10名公职人员的资格证。2015年11月,为了通过公司年检,该公司制作了一张劳务费领取表,为以上10名公职人员每人发放了2000元的“劳务费”,共计2万元。
县纪委监委组成核查组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由于事情发生时间比较久远,部分涉及人员已经退休,核查组不辞辛苦,赴鞍山等地,逐个找到相关人员,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理清了问题脉络。
经研究决定,给予直接责任人党纪处分,相关领导诫勉谈话,对主动退缴违规所得并对自己违规违纪行为认识到位的“挂证取酬”者予以批评教育。